现在位置:首页- 美文收藏- 妙论高韵-观赏西夏瓷

KUAISUDAODU快速导读
 
· 再谈古瓷火石红
·
·
·
· 醴陵釉下五彩
· 异曲同工 同工异趣
· 韩国“汝窑” 高丽青瓷
·
· 宋代龙泉窑的鉴别
·
·
· 古代陶瓷灯具
· 三彩单峰驼与唐代中外交流
 
 
   
   
 
观赏西夏瓷

  西夏王朝是我国西北地区游牧民族党项族拓跋氏首领李元昊建立的政权(1038年至1227年),前后长达190余年,后被蒙古所灭。西夏王朝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手工业也较先进,并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发行了流通货币,是同时期接受汉文化较多的民族。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在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陆续发现了多处西夏瓷窑址和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西夏瓷器,这对进一步研究西夏瓷的特点、生产工艺、烧造技术、装饰手法和西夏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近年来在甘肃省武威市陆续出土的多件西夏瓷器中,不乏珍品。武威西夏瓷以生活用品为主,另外还有雕塑艺术品。以白釉、黑釉、白底黑花釉、白底褐花釉、刻釉、剔刻釉、印花、点彩为主。生活器皿以碗、罐、瓮、扁壶、高足杯、盘居多。特别是几件鼓腹瓮,体形硕大饱满,釉色品种齐全,造型巧妙自然,构图生动别致,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这在西夏灵武窑和回民巷窑是不见出土的,在全国西夏器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堪称西夏瓷之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瓮,是一种贮存水或粮食的生活用具。宁夏西夏灵武窑、回民巷窑窑址出土的器物最高也超不过50厘米,而武威出土的西夏瓷瓮高度竟然达到61厘米,这充分说明武威出土的西夏瓷与众不同之处和民族风格。党项族地处西北沙漠地带,气候干燥、少雨而缺水,贮存水就成了其生活中的主要任务,大瓮大罐的出土就是他们最好的生活写照。武威西夏瓷大多数较为粗糙,带有民间乡土气息,少数较为规整,这一方面反映了西夏瓷器自身粗犷豪放的传统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原制瓷工艺对西夏瓷的影响和推动,主要是受磁州窑和耀州窑的影晌。磁州窑和耀州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风格各成一派,而西夏瓷器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上受它们影响颇深。


  白釉褐花天鹅纹瓮(图1) 高58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7厘米。侈口卷唇,鼓腹,肩部有6个系。围肩部一圈绘7朵卷瓣莲花,沿腹部周围绘11只天鹅,向一个方向展翅高飞,上下排列或双或单,姿势优美而不乏创意,构图极为新颖。寥寥数笔,勾勒出天鹅逼真而生动的神态,写意就实,浪漫自然,显示出群鹅天空中飞动的磅礴气势。据说,天鹅被党项族人称为天神之鸟,西夏人崇尚白色,白天鹅象征着圣洁,寓意向往美好幸福是西夏民族较为喜欢的一种图案。该瓮堪称武威出土西夏瓷的极品。
  白釉黑花缠枝牡丹纹瓮(图2) 高61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6厘米,盘口束颈,溜肩、肩部有堆塑擦,颈部绘卷草纹,鼓腹部周围绘4朵上下翻转的缠枝牡丹纹,画工简练豪放,雅而不俗,又不拘章法、风格稚拙粗犷,线条流畅,是一件器型较好的西夏瓷精品。
  黑釉剔刻折枝牡丹纹瓮(图3) 高57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6厘米。侈口翻唇,圆肩。肩部刮釉,这是西夏瓷特有的一种制作工艺,叫作两器搭配覆烧法,即在各类瓶瓮的肩部刮去一圈釉,然后在其上倒扣一件碗钵罐之类的器皿进窑烧制,可以提高产量。腹上部置有4个系,便于用绳系提。腹部对称剔刻菱形开光,开光用刻线装饰,内剔刻折技牡丹纹,刀法古朴简练,剔刻折枝牡丹瓣开绽放,布局巧妙严谨,苍劲而隽秀,不失为器中珍品。
  黑釉剔刻缠枝莲纹罐(图4) 高48厘米,口径23厘米,底径16厘米。直口溜肩,内外施黑釉,腹径较大,肩部剔刻卷叶纹。莲花刻工精致而生动,枝叶剔刻疏密有序,图案构思别致,线条非常流畅,似有浮雕之感,是一件极为少见的艺术品。
  黑釉剔刻牡丹纹四系罐(图5) 高46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5厘米。矮颈溜肩,口沿刮釉,肩、颈部置4个系,腹径较大。沿腹部剔刻4朵向上开放牡丹花,图案构思简练,剔刻极为随意,随刀即成,极为秀美。
  印花褐黄釉扁壶(图6) 高25.5厘米,腹颈20厘米,满釉,扁圆腹,下有喇叭形圆圈足。两面沿圆腹堆塑一圈鼓钉纹,正反面印有莲瓣卷草叶纹,同宋代耀州窑的风格相近,扁圆腹对称置4个穿系,这是西夏扁壶的一大特色,目的是便于穿绳,适应游牧地区的实际生活需要,是西夏瓷器中的佼佼者。
  白釉黑菱形九点纹碗(图7) 高6.5厘米,口径15厘米,敞口深腹,内满釉,外壁仅口沿施釉,深圈足,圈足内撇八字,挖足过肩。武威出土的西夏瓷碗、盘类,具有"挖足过肩",即圈足的内侧深于外侧和足圈内向下"撇八字"的特点,挖得较深的地方,与碗盘内心的厚度不足2毫米,烧出来还保持原样,如此工艺却不得不为西夏瓷匠们的水平备感惊叹。碗内5个对称黑釉菱形九点彩,纹饰多见于碗、盘,常为五点、六点梅花,九点菱形少见,是宋、金时期民间流行的一种纹饰。
  武威出土西夏瓷器最大的特色就是白釉上面的黑褐色绘画、瓷面剔刻和印花,尤其是白釉上面黑褐色绘画,这在西夏瓷器上是较为少见的。武威西夏瓷绘画、剔刻纹饰有缠(折)枝牡丹纹、飞禽天鹅纹、缠枝莲花纹、兰花草纹、卷草叶纹、五点梅花纹、九点菱形纹等。如此洗练的装饰手法使器物主题更加鲜明,层次更加分明,创造出活泼生动、富有魅力的装饰艺术,充分表现出西夏工匠们的高超面工技法和剔刻于法。
  西夏瓷剔刻方式主要有刻釉、剔刻釉、刻化妆土、剔刻化妆土4种,与宋磁州窑、耀州窑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显然是受此窑工艺的影响,但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刻釉和剔刻釉均先是在器物胎体上施釉、待其稍干后,或在釉上刻纹饰或剔刻掉部分釉,从而形成纹饰,虽然如此,但没有像宋磁州窑那样干净、利落、流畅,在剔刻图案周围还留有残痕,这也是鉴别西夏剔刻瓷器一个重要标志。刻化妆土和剔刻化妆土是先在胎上施化妆浆料,待其稍干再刻掉或剔刻掉部分化妆土而形成纹饰,然后罩透明釉烧成,器物烧成后,剔刻掉化妆土部分呈浅青色,余下的呈白色,浅青上衬托出白色的纹饰,有着极佳的装饰效果,颇具艺术感染力。
  西夏瓷器一开始就比较发达和成熟,但随着当时经济文化的交流,大江南北的瓷器大批量输入这一地区,西夏瓷器的生产急剧下降,以至消亡。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瓷器为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西夏瓷奠定了新的基础。
本文摘自《中国收藏》总51期

 

 

21世纪陶瓷网站导航 ◆◇网站主页◇◆

日用&艺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特种&技术陶瓷】【陶瓷颜料&花纸】【陶瓷原料&机械】【国际精品】【妙论高韵】【旧闻轶事】【古瓷初探】【陶瓷史话】【民间奇葩】【瓷邮典藏】【陶俑瓷塑】【紫瓯堂】【中国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