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洲 于祖强

 唐越窑花口盏

 五代越窑花口盏

 

  越窑青瓷在我国古代的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唐代至宋代更达到巅峰。
  唐代茶碗以瓷为主。陆羽《茶经》中根据品茶的要求,对各地7个重要瓷窑烧制的茶碗进行了排列,评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不为然。若邢瓷类银,越州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陆羽提到的这几处瓷窑的产品,除了邢窑是白瓷,其他都是青瓷,但是它们的青釉色调有所不同,越窑质量最好,以青灰色,青绿色为主,寿州基本上是土黄色,而洪州窑则为青褐色。从见到的茶碗实物看,唐代茶碗器型一般较小,器身比较浅,敞口,器壁坦直,玉壁形矮圈足。
  晚唐以后,许多器物明显地仿效金银器皿,碗式更加丰富,除有玉壁底碗、敛口浅腹平底碗外,还有荷花碗、荷叶碗、菱形花口碗。盏托做成荷叶形式。
  越窑盏托胎质细薄,釉色青绿,盏底较小,圈足向外撇出,口张开,口沿及盏壁有四至六处凹进,托边翻卷,全部犹如一张出水荷叶拖着怒放的荷花,设计巧妙,制作精致。陆羽《茶经》说:"瓯,越州上。" 瓯是越窑生产的重要器物,这种茶盏为直口浅腹,或作葵花形式,圈足外瞥。唐人对越窑瓯评价极高,曾把越窑青瓷瓯列为茶具第一。当时所产的瓯曾经风靡一时。对照唐代越窑盏托可以看出陆羽说的瓯应当是指盏托中的盏。下举二例,以与同好共赏。
  唐越窑花口盏(图1)。口径8.8厘米,高5.1厘米, 底径4.8厘米,通体施满青灰色釉,胎色灰,花口,斜弧壁,圈足外瞥微卷,外壁压印六棱,呈莲花状,内底平坦,外底有三个泥条支烧痕,瓷质坚硬细致,击之如磬,器型端庄、朴素。由于器壁较薄(只有2毫米厚,重量仅80克)所以器型稍欠周正,口沿和圈足微损。
  五代越窑花口盏(图2)。口径8.6厘米,高5.1厘米,足径3.4厘米,口沿厚2毫米。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胎色呈灰白,釉质腴润光亮,半透明;釉层薄而匀,釉色青绿,但青中微微泛黄。釉胎结合紧密,没有剥釉的现象。盏壁有五条凹棱,敞口撇唇,犹似柔软的五个荷花瓣,盏壁微弧,下设浅圈足,圈足内壁往外撇足端微卷。造型优美规整,底有细泥条支烧后留的粘砂,足壁有一点儿粘疤,显出灰白细密的胎色。  此盏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与大名鼎鼎的秘色瓷也有几分接近之处。


本文摘自《收藏》月刊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