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 李世平

 


 仿品的底部火红石极自然,与真品无异。

 

  《收藏》杂志2002年第4期和第12期马广彦分别发表了《古瓷火石红辨》和《再谈古瓷火石红》两篇文章,对古瓷火石红的成因、类型以及在古瓷辨伪中的运用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我是一个收藏爱好者从事陶瓷收藏十余载在收藏实践中非常注重古今陶瓷的火石红现象,并收集到了不少古今瓷器的火石红实物。我认为火石红不能作为古瓷辨伪的重要依据,理由如下:
  一、火石红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民国至今,用传统的方法烧造瓷器一直在延续,今天的景德镇仍有用木柴烧造陶瓷的,其中的把庄师傅烧造技术与先人一脉相承,只要胎土的含铁量适合,窑内的温度和气氛适合,火石红的形成并不是很难,更何况先进的科技现在已参与了制瓷的每一个环节,科技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已使得火石红这一现象古今没有了本质的区别。本质是因,现象是果,古今火石红的成因本质是胎土的铁含量、工艺、燃料、温度、气氛等等,只要这个本质类同,其产生的诸多现象也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二、从现仿的瓷器实物看,古今火石红亦没有什么差别。马老师在文章中指出:"火石红现象中的胎红窑红两种特征目前仍可作为古瓷辨伪的重要参考",并说在火石红的4种不同表现形式中胎红和窑红不易仿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成功的仿制,并特别指出,其中的"散场效应"至今仍令仿古高手一筹莫展,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和观点运用在了具体的实物鉴定中,见《收藏》杂志2003年第4期94页《雍正御制款金边大盘》一文。而事实上,现代仿古瓷器底足胎釉结合处早就已经出现了由浓至淡分布的一线橘红色火石红(见图)。我有一个高30.7厘米,全仿图录中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菊纹玉壶春瓶。乃余几年前在一地摊上花80元购得,当时就是冲着那一线胎红。该仿品器形走样,纹饰软弱,发色不对,火光贼亮,属仿古瓷的大路货,不入高仿之列,但其底足胎釉结合处的胎红却极其自然,"散场效应"十分明显,在放大镜下观察,其橘红色火石红以结晶态融附于胎釉结合处,属典型的二次氧化结晶层。既然最难仿的一线胎红仿制者早已经"克隆"了出来,其他难度稍低的火石红现象的仿制就更不在话下了。可见,火石红现象目前已不能作为古瓷辨伪的重要参考。

本文引自《收藏》2004年总1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