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爐鈞釉直徑瓶
“大清乾隆年制”刻款 高:17.1cm
鈞釉是窯變釉的杰出代表,創燒于宋代的鈞窯。其特點是在通体天藍色中,閃爍著紅色或紫色的斑塊。据分析,這是由于在連續的玻璃相介質中懸浮著無數圓球狀的小顆粒;這些小顆粒能散射短波光,使釉面里現美麗的藍色乳光;又由于釉料中還原銅的呈色作用,而現出紅紫色,与天蘭色互相掩映,好似—片彩霞。詩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的詞句來贊美它的變化万千,絢麗多姿的色彩。此外,鈞釉的釉汁很厚,釉泡較大,釉中有所謂“蚯蚓走泥紋”的曲折線,釉面開片大小不一。經測定,鈞釉是在1260——1270攝氏度的高溫下用還原气氛燒成。

蚯蚓走泥紋是鈞釉的特征之一,其釉層中,常有一條條曲折線,狀如蚯蚓走泥。這种紋是釉層在干燥時或者燒成初期發生干裂,后來在高溫階段又被粘度較低部分流入而填補裂縫所形成的。鈞釉的釉層特別厚,瓷胎在上釉前先經素燒,因而出現裂紋和縮釉等現象。

清雍正年間景德鎮燒出的一种仿鈞釉。仿鈞釉中的窯變花釉,是用多种不同色釉施于一器之上,經高溫焙燒后,呈現出火焰狀的色彩和圖案。火焰紅的出現,說明花釉的顏色發展到了十分丰富的程度。故宮博物院陶瓷展出的一件雍正窯變耳瓶,就是一件杰出的成功之作。釉里散著閃紅的紫斑。瓶頸至圈足,都是以火紅顏色為基本釉色,其間閃青、閃黃、青白、青藍等顏色呈針狀由上向下放射。整個瓶子就像燃燒得极為旺盛的火焰一樣瑰麗。